利用連續流技術的優勢,通過未充分利用的Baldwin重排,開發了一種連續流合成氮丙啶(aziridines)的方法,在5-10分鐘的停留時間內,得到了比相應的間歇工藝更高的收率、非對映選擇性和吞吐量,具有更大的官能團耐受性的氮丙啶(aziridines)庫。所選擇的溶劑(即MeCN)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允許持續高的非對異選擇性,并且能夠將反應混合物過熱(高于大氣沸點約50°C),從而實現更快的反應速率、更高的收率和最小化的產物分解,這是該流動過程的特征。
2023-09-12
通過以1-十四(碳)烯為主要原料,并成功實施微反應微型中試平臺,實現了烯烴磺酸鹽的連續合成。 值得注意的是,水解后,我們獲得了超過 90% 的活性物質含量。
2023-09-07
為了提高核裂變的可持續性,濕法冶金后處理提供了從乏燃料(輻照核燃料)中回收有價值且麻煩的放射性核元素的能力。 這些技術嚴重依賴于 DEHiBA(N,N-di-(2-ethylhexyl)isobutyramide)等專用有機配體來選擇性提取f區元素,然后進行回收。
2023-09-06
反應機制主要通過順序電子/質子轉移而并非氫原子轉移HAT, 其關鍵的反應中間體為三氟乙酸酯。主要反應過程如下:含芐基C(sp3)–H底物在陽極發生氧化去質子化,生成芐基自由基,其進一步氧化生成芐基碳正離子,與三氟乙酸鹽反應生成三氟乙酸酯,最終的芐醇產品通過水處理過程中酯的水解獲得。
2023-09-06
研究人員開發了高穩定性、高活性的氫氣氧化催化劑,極大提高了流動電解池的運行穩定性,并且解決了反應物傳質限制的問題。在常溫、常壓的條件下,通過氮氣還原和氫氣氧化耦合,實現了連續化的電化學合成氨,最終產氨的法拉第效率高達 61%。
2023-09-05
開發了用于生成六元二芳基碘鎓鹽的多步連續流動程序。 這是現有批處理方法在可擴展性和原子經濟性方面的重大改進。 該方法在類似Friedel-Crafts烷基化中使用易于獲得的乙酸芐酯,而隨后的陽極氧化環化直接生成相應的環狀碘鎓鹽。
2023-09-04
國外研究人員報道了一種無污染物二甲雙胍的一步連續流合成的幕后過程,該二甲雙胍(metformin)可以通過鹽酸二甲胺(di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與2-氰胍(2-cyanoguanidine)的縮合得到。
2023-09-03
流動技術的設計和實現有助于有機化學家解決在各種催化反應中遇到的許多挑戰。流動技術為技術和/或化學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在有機化學領域得到了普及。流動反應器改善了質量和傳熱,加速了反應的混合,并提供了對反應參數的精確控制,從而提高了整個過程的選擇性、效率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紹了流動化學在有機鋅試劑反應中的應用,特別是根岸偶聯反應。有機鋅試劑的根岸偶聯是形成具有官能團耐受性的C-C鍵的重
2023-09-02